PEHR实践(6) | 后疫情时期,还以加班与否衡量工作量就落伍了?

2020.04.16

最近又接到了老板的指示,要求把近几个月的中后台人员考勤记录统计一下。拿到结果后,老板得出结论:很多人员都是准时下班,没有延时工作记录,存在部分人员工作量不饱和情况。老板的观点是,衡量中后台岗位工作量是否饱和的很重要标准就是是否有适度的延时工作,即加班。

作为同是中后台岗位的HR人员,看到老板内心是这样的衡量标准,难免会有一些不悦的情绪。不可否认,适当延时工作可以视作工作投入的一种表现,但并不能完全作为衡量工作量的唯一标准。

最近看到了一个案例:

某位员工喜欢在朋友圈晒自己加班的图片和文字,经常很晚还在朋友圈感慨工作压力大、自己多努力云云。而最终的结果却是被老板开除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其实老板看过她的朋友圈后也在一直关注这位员工,而实际情况是她的工作成果实在很差。终于在看到一次糟糕的方案后,老板最终做出开除的决定。

如果你每天加班、这么努力工作还是没有工作成果的话,除了证明自己能力不行还能说明什么呢?那么,如何衡量岗位的工作量呢?有什么可以作为量化的参考依据吗?

不同岗位的特点以及工作衡量的标准

一般公司中都会将员工分为前台人员和中后台人员两大类,前台人员是指跟公司业务关系紧密,直接创造价值,工作成果易于量化衡量的岗位。而中后台岗位一般指客服、运营、IT、财务、行政、HR等岗位,不直接创造价值,而是通过支持服务前台岗位员工,促进公司业务发展、控制风险和规范管理。

传统的印象里,喜欢做中后台岗位员工一般是追求比较安稳的工作,进取心不像前台岗位比如销售人员那样强,这在职业选择时就开始有一定的区分。不能说哪一类岗位对于企业更重要,也不能因为中后台岗位不直接创造价值就低估这类人员的存在。既然设立了不同的岗位,就必然存在不同的岗位价值。

对于前台业务岗位工作的衡量标准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注重以结果为导向,会有财务、市场、客户等明确的量化指标标准,还可以通过直接计算分数进行业绩排名。

对于中后台岗位的工作结果的衡量,很多企业会出现凭印象分、甚至为了平衡采取轮流坐庄的方式。中后台岗位的工作虽然有些内容难于量化,但同样建议考核要以结果为导向。

比如,在业绩考核时可以区分为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公司重要工作任务参与情况以及各项工作完成效果几个大类,也可以参考以下类似考核指标:

  • 服务的客户数
  • 运营支持的人员幅度
  • 处理的案件数量
  • 重大事项完成的时间节点
  • 内外部满意度
  • ……

总之,中后台岗位的考核也应强调工作成果,杜绝论资排辈、轮流坐庄的现象,才能充分调动中后台岗位的积极性,也更能有效配合公司主体业务的发展。

如何配置中后台岗位人员?

前台业务人员的配置相对简单,甚至很多企业不用对业务人员的编制有所限制。因为一旦明确了每个人的产能标准,人员越多就意味着业务量越大。当然,要及时淘汰不合格的业务人员,才能保证公司总产能的实现。

中后台岗位人数一般在公司里会有编制控制。当然,中后台人员的编制总数也会和业务规模有一定的联系,但肯定不如业务人员那么强相关。因为很多中后台的工作有集约效应,比如50人的公司了可能需要有一个HR人员,而100人的公司可能也不需要有两个专职HR,一个或者一个半就够了。

中后台岗位的人数配置一般可以参照行业实践,在咨询公司每年的HR调研报告里,会有专门的组织效率模块,我们可以参考如下指标:

  • 人均收入
  • 人均管理规模
  • 人均创利
  • 前后台岗位人员比例
  • 单个岗位的服务范围,比如HR人数和总体员工数的比例
  • ……

我们可以根据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行业中的定位选择对标企业,来作为人员配置的基础依据。当然,也建议平时通过多与同行进行交流,掌握更丰富的信息,作为管理的依据。

加班多少到底是不是衡量工作量的标准?

也许以前是!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候,很多工作必须要在职场内完成,包括与客户的沟通、内部资料的查找、员工之间的交流等等。

但在目前这个信息时代,尤其是在投资行业,光靠在办公室工作是做不出优异成绩的。业务人员自不用说,只有不断出去跑项目、和客户交流才能发掘业务机会。那中后台岗位呢?

2020年我们正在经历这种办公模式的变革,之前虽然也有远程办公,但很少企业会采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迅速适应这种变化。

也许春节后在家办公的第一周还有各种不适应,随着之后工作不断增加,我们甚至已经适应了这种模式。就个人体验而言,甚至在家远程办公模式在某种体验上甚至高于在公司工作的效率。

我们有明确的结果导向,在家里可以一直工作,直到任务完成,已经没有工作时间的概念。工作会议,我们会直接切入主题,不再像在公司那样开会的寒暄或与会议主题无关的内容占用大量时间,直接提高了会议效率。不用担心在公司工作时其他同事的打扰,手头的事情也可以根据轻重缓急处理,工作更有秩序。

即便现在恢复了现场办公,好像工作的投入度也比以前增加了很多。就我个人而言,之前好像工作和生活状态还有所区分,现在基本每天下班都要背着电脑回去,晚上还要整理一下当天的工作,甚至继续工作……

其实,现在大家的工作状态,很少能将工作和生活完全分离,邮件、微信等工具的普及,老板随时可能安排工作,员工基本也是随时待命,要迅速回复老板和客户的需求。所以,现在不要再拿公司工作的时间来衡量员工的工作量了,即便加班可以证明工作态度还不错,但态度能说明一切吗?在职场里,还是拿结果来证明吧!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